自2007年8月农业部实施“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以来,我站在省农机办的领导下,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严格筛选试点的具体承担单位,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即时编制下达试点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首批试点任务,取得较显著成效。据统计,试点期间累计培养农机高技能人才292名,其中农机修理工高级工94人,农机操作工高级工198人。试点工作的开展缓解了我省缺乏高技能人才的矛盾,为今后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积累了经验。
一、“金蓝领计划”试点的主要进程:
1、深入开展调研,编制实施方案
调查了解并学习山东省为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出台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积极借鉴省内其他行业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机行业涉及的职业(工种)多、人员分布量大面广、集中培训鉴定难的实际问题,研究了总体思路和基本方法,认真研究了农机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办法和措施,组织有关人员,及时编制了《山东省农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几经修改,以鲁农机人字[2007]35号文件,向青岛、聊城等四个试点市印发。
2、选定试点承担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
根据各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础和特点,筛选确定了青岛、泰安、济宁、聊城四个不同特点的市,作为试点实施的承担单位,并且要求四个市要进一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分别写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明确了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以及联络人员,落实了工作责任和目标。
3、广泛宣传发动,积极督促落实
通过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和简报等不同形式,广泛宣传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提高农机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及全行业的认识,发挥行业优势资源及合力,调动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由省农机办分管领导带队,人事处处长和实施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先后对四个市的试点工作进行了及时调研、布署和督促。四月下旬,农业部“金蓝领计划”试点及高技能人才鉴定体系建设项目检查组来我省检查督导,我们认真按要求做好准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配合检查组的工作,并借此机会促进我省“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的深入落实。
二、“金蓝领计划”试点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以相关院校为依托,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为加快改善人才层次结构必须从指导思想到实际行动上,依托高校、职业学校、农机化学校或重点农机生产企业等,建设农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切实改善师资水平和培训条件,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整合行业资源优势,发挥农机系统整体合力
在农机高技能人才开发过程中,调动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参加培训鉴定的积极性显得至关重要。我站通过不断地交流、沟通协调,争取各有关领导的支持和兄弟单位的理解,努力把农机业务工作与农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一是把农机修理工培训和“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评选结合起来,同等条件下,取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优先取得更高的网点星级;二是把农机修理工培训与培育农机大户结合起来,同等条件下,取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优先取得相关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三是把农机修理工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与政府采取的购机补贴政策结合起来,同等条件下,取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以优先争取安排购机补贴;四是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和跨区作业结合起来,同等条件下,取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优先给予作业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五是把人才培养与技能竞赛比武活动结合起来,同等条件下,取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优先安排参加竞赛比武,对竞赛成绩优异的在各方面优惠政策上都给予优先权,并优先晋升更高一级职业资格;六是把技能鉴定和农机行业人员聘用结合起来,同等条件下,取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农机行业招聘人员时,要优先聘用。通过整合系统资源,发挥整体合力,在吸引农机人才提高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充分发挥各地特点,探索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我站被列为农业部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单位后,根据各地农机化发展的不同特点,经过细致的研究,选择了泰安、聊城、青岛、济宁四个市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在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效果,归纳起来有四种不同模式:
泰安模式:与培训机构合作,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突破口。泰安市有多年联合社会办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基础和经验。该市采取政策扶持并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措施,积极组织学员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合格者除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还积极帮助推荐到企业就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聊城模式:借水行舟,以财政激励为基础促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聊城市农机局有直属的机电技术学校,是首批争取到劳动部门 “金蓝领工程”实训基地的培训机构,省、市财政对该基地招收的“金蓝领”学员有1000元的培训补助。因此,他们借助财政补贴的优势,选拔招收部分农机修理工和操作工,进行重点技能培训,以提升农机技能人才的水平和层次,通过选拔式招生,调动了农机从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青岛模式:开拓创新,以奖带训改善农机人才层次结构。该市为经济计划单列市,财政经济状况较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础扎实,更主要的是该市农机局领导班子有开拓创新精神,有不断进取、干好工作的魄力。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机部门在全市选拔培训100名优秀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和100名优秀农机修理工,首次就投入10万元对获得高级工以上级别资格的人员,每人给予500元的培训鉴定补贴,带动了全市农机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技能的热情。
济宁模式:政企联动,以培训企业“三包服务”人员为龙头。济宁市是农机生产的重要基地,市农机局的领导班子对提升农机技能人才层次结构有深刻认识,该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健全,基础较好。为此,他们发动几家农机生产企业,率先开展三包服务人员的培训鉴定,同时带动有关农机修理工和联合收割机操作工参加培训。在兖州,首批“金蓝领”培训班招收学员110名,培训组织严谨周密,培训内容科学合理,受到了学院的好评,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三、对“金蓝领计划”试点的建议与思考
在农机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其目的在于寻求、总结和建立形式多样、评价方法科学、岗位管理规范、保障措施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以逐步缓解目前高技能人才紧缺和新农村建设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同时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于这样一项新的工作,进行一些探索性工作、多部门的共同参与是必须的。因此,没有必要经费来源会直接影响到学员和承办单位的积极性;没有适宜的培训设施场地和过硬的师资力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和鉴定的质量,影响人员技能水平的真正提高。另外,由于农机技能人员分布在广大基层农村,量大面广,收入偏低,这给集中培训和实践操作训练都带来了培训时间和组织方式上的难度。因此,在后续试点工作中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地政策措施加以引导解决。同时,要注意挖掘“政企联动”等先进培养模式的积极作用,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与潜力,形成全社会崇尚知识、尊重技能、渴望人才的氛围。
浏览次数:次 所属栏目:金蓝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