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孟家屯村农民赵佃相兴奋不已,一个普通的农民驾驶着联合收割机,短短四年,进湖北、河南,入安徽、江苏,到山东、辽宁,如今竟开进了“全国技术能手”的行列。
2000年,赵佃相购买了第一台谷神联合收割机后,立即参加了市农机局组织的联合收割机操作培训班,基本掌握了联合收割机操作要领、机械构造和维修保养。随后,他参加了“西进东征”、“南征北战”跨区作业,当年,收入接近3万元。更重要的是他积累了跨区作业的经验,熟悉了安徽、江苏及鲁西南地区的小麦机收情况。
随后的5年里,赵佃相每年都增添一台联合收割机,由原来的单机作业变成初具规模的作业队。他明白跨区作业应在技术上领先,质量上求生存,靠信誉赢得市场。他在作业中有三个原则:一是凭技术优势。针对粮农提出的损失率、割茬高度等一些问题,他查询相关技术资料,反复试验后他的割茬高度比其他机手低30%,粮食损失率低50%。二是保证收割质量。外出跨区作业人生地不熟,一旦收获质量差,就会造成纠纷,影响作业收入。他操作机械认真仔细,在收割前做到“三个必须”:必须丈量小麦面积,必须谈妥价格并收齐作业费,必须由当地人或中介人指定边界。三是安全生产。他总结出了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六不准”:机械出现异常声音不准开车、无证人员不准开车、驾驶人员疲劳不准开车、吸烟喝酒不准开车、机械出现故障不准当地人排除、发现漏粮时不准继续行车。
赵佃相边学边干边研究,很快成为当地农机技术能手和带头人。为了充分发挥谷神稻麦联合收割机的作用,2001年,他与厂里的技术人员一同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装,在东北辽宁地区用于收获大豆获得成功。这样,联合收割机达到了一机三用的效果。
在联合收割机维修方面,他更是比别人略高一筹,一些技术难题和技术故障在他手下迎刃而解。几年来,他带出了12名徒弟,有的成为操作能手,也有的成为跨区作业的骨干。
浏览次数:次 所属栏目:十周年论坛